4月19日至20日,由广西动物学会、广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广西珍稀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崇左白头叶猴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与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共同承办的“广西动物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广西珍稀濒危动物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广西崇左成功举办。来自区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共200多位科研工作者和动物爱好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我院吴志强教授率队参会并作学术交流。
我院吴志强教授受邀作题为“广西内陆水域外来鱼类分布特征及生态适应性研究”的大会特邀报告,系统介绍了广西内陆水系入侵鱼类对入侵江段造成的生态影响,探究外来鱼类的入侵机制,为广西内陆水系的鱼类资源保护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延续提供科学依据,对我国其他水域的鱼类入侵防控和生态安全维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院硕士研究生杨伊恒作了题为“Heavy metals in Lagocephalus spadiceus (chardson, 1845) from the Beibu Gulf, China: occurrence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的报告,汇报了棕斑兔头鲀多组织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重金属暴露风险,为制定棕斑兔头鲀等水产品消费建议提供了科学依据;硕士研究生赵淑雯汇报了题为“北部湾海洋生物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及人类摄食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北部湾海洋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程度及人类摄食所产生的健康风险,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基线数据;硕士研究生杨曦展示了题为“北部湾海洋生物中PCBs和OCPs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北部湾主要渔获物体内PCBs和OCPs污染现状和分布规律,为市场监管部门完善海产品检测体系和公共卫生机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为激励青年学者成长,大会特别设立优秀学术报告和墙报评选活动。在闭幕式上,我院研究生杨伊恒、赵淑雯和杨曦分别荣获“优秀墙报一等奖”、“优秀报告二等奖”和“优秀墙报三等奖”。
本届会议为广西动物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区内动物学研究的合作与发展,也为广西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会议的召开,将有力推动广西动物学研究水平的提升,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吴志强教授作大会报告
硕士研究生杨伊恒作口头报告
硕士研究生赵淑雯作口头报告
硕士研究生杨曦作口头报告

大会闭幕式
大会合影
(一审:赵淑雯,二审:黄亮亮,三审:代武社)